\歡迎蒞臨/ 布杜瓦佛學會(聯合NPO) 全球資訊網
那麼任何的供養前後二件事情,其面是動機,後面是為所做的功德做迴向。
動機就可以以為成母具心(除了自己以外都曾經無數次當過我們自己的非常愛我們的母親)來修會供,也就是以菩提心來做為動機,即菩薩供養一粒米之功德,與聞聲自醒乘來供養好幾大車的米,是菩薩的功德大,因為是菩提心的發心。嘎檔派的修心口訣是最殊勝的,也是阿帝夏尊者跟隨金洲大師學習十二年學習而來,有了菩提心才是菩薩,是為了成母一切具心而發心、菩薩不會有任何抱怨、完全都是依著因果去處理事情、菩薩也不會愚痴,菩薩會用智慧去調伏眾生讓他不會去造惡業。父親在右邊、母親在左邊、親戚朋友在後面,所有成五具心一起會供,也許雖然供品只有一杯水或一粒蘋果,但依者加持、持定、手印、咒,每個東西,以凡夫來看雖然就只有一粒,但在菩薩面前卻是無量無邊、以此種福田,無量無邊的佛、菩薩前都有供養;再給其他無量無邊蒼生我歡悅的食物,如此去想、用這個動機,那我們種這福田無量無邊,所以我們天天都要修五肉五除魔劑(甘露),那當然這是又得權才能這樣去修。
最後把這些善,都迴向給"大菩提"就是成佛,這是"迴向王"(就是最高的);或者是迴向佛法住世(因為佛法可以帶給眾生無量快樂)也是迴向王;或是迴向上師長久住世也是迴向王(比放生還更能得自己健康長壽),這是三大迴向王。並且這個善事成佛以前都是可以獲得善報的,這就是後面的事,前面的事是指動機(上段已敘述)。
迴向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經論都有講,尤其阿帝夏尊者與宗喀巴大師,都是講希望佛法興盛,因為只有佛教才能講這解脫的方法、解脫的辦法,尤其是三大迴向王大家不要忘記了,要好好迴向。
密宗有四部,事續、行續這二續事吃素的;後二續中尤其是無上猷伽是要吃葷的,但其實不是真的而是加持來的,這修密宗的和一般的很不一樣,就像密宗的死掉後這頭蓋骨就拿來當碗,就看到這個頭骨就想到無常,想到無常就會快樂,就像去世界各地的旅客一樣就容易快樂、但珍惜彼此,所以西藏人死亡的時候就將屍體給禿鷹去吃或是給魚去吃,能佈施的就佈施掉;印度、尼泊爾的達官貴人死掉也只是一塊布蓋著灑一灑花然後去燒掉之後就骨灰灑到水裏,沒有還去拜屍體的這種事情,死掉的人自己都不要自己的屍體了,死掉的人在中陰身到處都可以去,唯獨除了子宮、佛像、(印度)金剛座的塔這三個地方不能穿過,其他的地方都可以去,然後看因緣這個中陰身會入到哪個胎中,就成為人或狗或是什麼的,就像搬到哪個屋子裡就當那個屋主。菩薩換身體就像換衣服一樣輕鬆,但凡夫平常換房子換衣服也是痛苦因為執著。
所以總之,一開始的動機和最後的迴向是非常重要的,這是自利利他的事情,大家就好好的去做這二件事吧。每天訓練的話,就會容易成功,最後醒來或是睡著的時候都自然會有這個動機,並且也去好好想"菩提心"的好處、知道是眾生投靠的對象,因為其他對象都是不是可靠的對象,唯有菩提心才是依靠的對象,這是嘎檔派阿帝夏尊者最珍貴的也是其他教最不同的教導,菩提心的教導在其他宗派可能像是在驢子裏放黃金一樣不知珍貴,然而在嘎檔派阿帝夏尊者是容易知悉這是很珍貴的法。
☸️小結:前後二件事情
前:以菩提心為動機。
後:以三大迴向願王迴向:願上師與諸持教勝士(身體健康)長久住世;願教法長久住世;願一切眾生速時速時成就大菩提。
🌹補充資料:菩提心
◉「菩提心」的相性
與成為己之伴之為他義尋求圓滿菩提想俱同出且住於成為大乘道之入門道之族之大乘主要意之具特識。
詳情:請參閱{布杜瓦小典˙菩提心}
◉圓滿的菩提心是要具備「願心」與「入心」:
▪「願心」之相性:
解說:「菩提心的相性」+且以不行修之事直接捉
原文:與成為己之伴之為他義尋求圓滿菩提想俱同出且住於成為大乘道之入門道之族之大乘主要意之具特識,且不以行修之事直接捉,乃願心之相性。
▪「入心」之相性:
解說:「菩提心的相性」+且以行修之事直接捉
原文:與成為己之伴之為他義尋求圓滿菩提想俱同出且住於成為大乘道之入門道之族之大乘主要意之具特識,且以行修之事直接捉,乃入心之相性矣。
▪白話:「願心」唯是發心,「入心」是「見」「行」一致的去修,例如按照「菩薩戒」的內容去修。(點我參考 依尊第十七世布嵩仁波切研討「菩薩戒本經」YT影音清單)
◉《現觀莊嚴論略釋》
發心為利他,求正菩提心。
發菩提心即,為利他而希求大菩提欲相應所起入大乘門所顯之最勝第六意識心王,是大乘發心之相。界限從大乘資糧道,乃至佛地。……
◉法尊法師〈八事七十義略解〉
為利他故緣大菩提與自眷屬欲心所相應之大乘入門的最勝第六意識心王。是大乘發心之相。